央行認證人口老化帶來隱憂 捨不得花錢難拚經濟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4日電)台灣經濟模式轉為倚賴內需,但民間消費增速連3年低於經濟成長,且台灣為數眾多的中高齡者,也被央行總裁楊金龍認證,比起花錢更愛存錢,顯見人口結構轉變將不利衝刺內需,將帶來經濟隱憂。
全球景氣走緩,加上去年爆發的美中貿易戰至今仍停停打打,均削弱外需成長動能,也因此,2018年起,台灣的經濟成長模式轉為由內需支撐。
內需涵蓋消費、投資,觀察台灣近幾年內需表現,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在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發展綠能,以及「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成效漸顯之下,2019年民間投資成長率達4.48%,是6年來最高水準,政府投資成長率10.15%,更是2010年以來的新高,對經濟成長貢獻顯著。
相較之下,截至2019年,民間消費成長率已連續3年低於經濟成長率,主計總處官員坦言,民間消費與人口結構有比較大的連動性,而老年人口愈來愈多,消費習慣又比較保守,隨著台灣人口老化,往後將持續約制消費成長力道。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也曾在公開場合提及台灣人口老化帶來的經濟隱憂,他指出,台灣長期有儲蓄率偏高、投資率不足的問題,使得國內有效需求不足,而儲蓄率升高的主因,便是老年人口比較不愛花錢。
楊金龍分析,年輕人及中高齡者的消費與儲蓄行為並不相同,年輕人比較敢花錢,屬於「淨消費者」,老人則多半是「淨儲蓄者」;當會花錢的年輕人占總人口比重持續下滑,不愛花錢的高齡者愈來愈多,這樣的人口結構便持續推升民間儲蓄率。
然而,台灣已在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意即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14%,且國發會預估,台灣將在2026年成為「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突破20%,老化速度比起日本、義大利、德國、芬蘭都還要更快。
台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但老年人口普遍不愛花錢,是否將導致台灣內需成長動能漸弱?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年長者確實比較節儉,但嬰兒潮後段班經濟實力相對雄厚,思維也比較開放,對於台灣未來10年的消費動能,他抱持相當樂觀的態度。
吳大任表示,現在的中高齡族群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戰後嬰兒潮(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世代,約55至73歲,他們是在比較刻苦的生活環境長大,不少人的消費習慣偏向節儉,有錢捨不得花,就會產生經濟學者認為是「淨儲蓄者」的情形。
不過吳大任指出,戰後嬰兒潮的後段班,他們享受過經濟成長的果實,甚至在房地產、股票市場累積不少財富,隨著時代更迭,思想已慢慢改變,而且中央大學台經中心調查顯示,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評估偏向樂觀,如此一來,消費意願也會增加。
吳大任認為,現在50、60歲左右的準退休族,他們身體健康且具有經濟能力,其實有能力帶動內需市場,甚至移居到中南部養老後,能夠進一步活絡地方經濟,「我對未來10年民間消費動能是比較樂觀的」。(編輯:林孟汝)10807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