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藏品 比台北多20餘倍
記者李怡芸/ 綜合報導 中時電子報
作家李敖曾比喻,台北故宮如餃子餡,北京故宮只是個殼,瓤很少!北京故宮院長單霽翔在上月30日主動提及這一話題,在他看來:「這是個誤解。」並表示據民國時期的清點,留存北京故宮的數量是南遷來台文物的20餘倍。
根據陸媒報導,單霽翔在「故宮博物院藏品3年普查清理計畫」發布會上,針對長年以來對北京故宮的「誤解」一次說明,他以台北故宮研究員那志良《典守故宮國寶70年》書中的一段描述「那些職員(指祕書處)對文物、圖書、文獻,一概不懂,叫他們裝箱,就有應該裝的不裝,而那毫無價值的東西卻裝了箱,例如他們裝的有黑摺扇若干箱,那是毫無價值的東西。」指出當時受限於時間緊迫,裝箱人的文物素養又有限,因此多留下真品,選走偽品。
藏品達118.9萬餘件
單霽翔指出,1933年遷往上海儲藏的第一批2118箱文物大部分確實是精品,主要是各類瓷銅玉器、文淵閣《四庫全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文淵閣、皇極殿、乾清宮所存《古今圖書集成》等,但後來的南遷文物,有些因為藏於次要處所,未能及時找出裝箱,或因包裝及運輸條件限制,大件的玉器、陶瓷、書畫等未能運走,根據民國時期清點,留存於北京故宮的藏品多達118.9萬餘件。
然而,遊客在北京故宮感覺看不到文物藏品也是不爭的事實,對此單霽翔解釋,這是由於開放區域內文物只能遠觀,而許多專館、專題展較分散所造成的印象。他指出,目前紫禁城的開放面積僅52%,主要動線是以中軸線為主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後三宮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陳列文物以家具為主,觀眾僅能從門口觀望而無法近距離端詳,產生到北京故宮只能看古建築的印象。
紫禁城2015擴大開放
此外,雖然武英殿常設書畫館、文華殿常設陶瓷館、奉先殿常設鐘錶館,但這些專館位置分散,參觀中軸線已占去遊客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多數遊客只會選擇一、兩處專館參觀,也產生「看不到文物」的印象。
單霽翔表示,北京故宮紫禁城2015年將開放西區的慈寧宮、壽康宮,開放區域面積提升到65%,也將大幅提升展示文物的數量。他指出:「2015年展出文物數量將比2014年翻一番(2倍)。」
(旺報)
關鍵字:印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