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觀察》游資凶悍籌碼大換手 A股短炒風再起
新金融觀察/李冰 中時電子報
貨幣,一個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歷史上每一次貨幣形式的變化,都為交易、支付和流通提供了更多便利。目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都已將數字貨幣(編按:數位貨幣)和區塊鏈系統的研發、測試提上日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能否最先告別「印鈔」為各界期待。
指數(編按:陸股指數)連續上行,游資的膽子也越來越大,它們瞅准(編按:對準)時機,在腰部接手個股並將股價在幾天之內炒作後拉高出貨。這種快進快出的風格令散戶們頻頻吃虧,高位換手的籌碼也被普通投資者接盤。
「央行-銀行」二元模式
中國央行(編按:中國人民銀行)正在為數字貨幣的推行做積極準備,這是前不久的一則招聘信息所釋放的信號。 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科學研究所計劃招聘6名專業人士進行數字貨幣研發工作。對應的6個崗位中,5個崗位主要從事數字貨幣及相關底層平台的軟硬件系統的架構設計和開發工作,1個崗位主要研究數字貨幣中所使用的關鍵密碼技術,對稱、非對稱密碼算法、認證和加密等。
這意味著在經過前期的調研和討論後,數字貨幣已經進入到具體推進和落實階段。作為央行的直屬單位,印製科學研究所是鈔票印製專業科研單位,其所負責的是如何具體實現鈔票的發行和印製,以及防偽工作。在貨幣發行中,這是最後一個環節,完成了這個步驟,紙幣就將進入流通領域。業界的一個大膽推測是,現存的第五套人民幣將成為最後一套紙幣。
作為各國本位幣最廣泛的實現形式,眼下紙幣更多是以電子形態呈現。從銀行卡到網銀,再到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支付,在越來越多的支付場景中,已經難覓紙幣踪影。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支付方式的創新令流通中的紙幣佔比持續下降,據黃金錢包首席研究員肖磊的統計,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貨幣發行量(M2)從13萬億上升到了目前的150萬億,但流通中的現鈔(M0)佔比則越來越低,2000年M0佔M2的比例是13%,目前M0佔M2的比例僅為4%。
加之成本和安全性的考慮,業界認為紙幣被新技術、新產品所取代是大勢所趨。也就是數字貨幣。儘管目前各國對數字貨幣尚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定義,但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的闡述,與現有電子形式的本位幣不同,未來央行的數字貨幣將可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具有分散式賬簿特點的本位幣。
此前,對於央行數字貨幣這一新興事物,業界存在一定爭議和模糊觀點。有評論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將採用與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一樣的發行和運行框架。對此,盛鬆成認為,只要國家這一社會組織形態不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體係就將始終存在,比特幣以及其他虛擬貨幣就不能成為一國的本位幣,因其實際上只是一種技術的運用,最多也就是一種資產,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換言之,央行的數字貨幣與比特幣存在本質差異。前者是國家法定貨幣,是基於人民幣的數字化貨幣。而比特幣則是私人數字貨幣,不具有國家主權的屬性。
而對於法定數字貨幣的運行框架,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曾撰文傾向於「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元模式,中央銀行負責數字貨幣的發行與驗證監測,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申請到數字貨幣後,直接面向社會,負責提供數字貨幣流通服務與應用生態體系構建服務。這一框架與現行紙幣進入流通領域的路徑相差不大,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也是通過向商業銀行貸款、再貸款或其他形式將數字貨幣借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通過發放數字貨幣貸款,或者客戶自願將賬戶中的人民幣按照1:1兌換部分數字貨幣。
識時務者為俊傑
事實上,在對待數字貨幣的推行上,全球已經達成了共識,「識時務者為俊傑」。挪威DNB銀行集團副總裁特龍·貝特斯圖恩曾坦言:「現在幾乎沒有人用現金了,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每年花掉35億(挪威克朗,1挪威克朗約合0.75元人民幣)去印刷和發行鈔票實在是沒有必要。」另一方面,發行數字貨幣亦可增加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
兩個月前,支持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議案通過了美國國會投票,眾議院議員們對數字貨幣興趣濃厚;新加坡央行也於不久前作出決定,準備成為最新測試本國數字貨幣的中央銀行。此外,加拿大央行也正在進行一項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貨幣試驗,據悉,電子版加元——CAD-Coin的創新初衷是幫助央行通過分佈式總賬科技發行、轉移或處置央行資產。此外,除各國央行,全球知名的交易所、金融機構和投行也有不少已經介入到對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的開發研究當中。
從中國大陸情況來看,近兩年央行也一直在為數字貨幣的發行做準備,包括舉行數字貨幣研討會,籌備建立數字貨幣研究所,以及此次招聘「數字貨幣研發技術人才」。據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科技司副司長姚前介紹,人民銀行從2014年起就成立了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對數字貨幣相關問題進行前瞻性研究,論證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
雖然對於何時能發行和普及法定數字貨幣,現在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時間表。但在應用方面可能出現的情形是,在票據市場等相對封閉的應用場景先行先試。
姚前認為,法定數字貨幣的推出應該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穩步推進,可以選擇一兩個封閉的應用場景(如票據市場等)先行試驗,觀察其使用效果,逐步積累經驗,隨時改進和完善,待成熟後再作推廣。原因是票據作為一個集交易、支付、清算、信用等諸多金融屬性於一身的非標金融資產,市場規模大、參與方眾多、業務複雜,是區塊鏈的一個極佳應用場景。 「如果在票據鏈中引入數字貨幣,便可實現自動實時的DVP券款對付、監控資金流向等功能。」姚前稱。
新加坡也有類似的計劃。據悉,該國的數字貨幣將會在中央銀行的區塊鏈系統試驗中用於銀行間支付,目的在於簡化跨行支付流程和降低交易成本,參與者包括新加坡股票交易所和8家銀行。
(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新金融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