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悶金融 林蒼祥:加速發展FinTech
台灣發展FinTech金融科技的腳步落後國際,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中心主任林蒼祥今(19)日表示,金管會應該加快腳步,在未來2年內將行動支付的比例增至50%,並重視智慧財產權及市場,利用FinTech做好金融進口替代,打破悶金融,為台灣年輕人找出路。
林蒼祥今日下午出席「2016 FinTech金融科技論壇」並主持座談,他在場外受訪時談到上述看法。
「FinTech要趕快做,不要再空談了!」林蒼祥指出,新加坡的行動支付比例已經達到一半,台灣僅達25%,金管會已宣示未來5年內要增至50%,但速度太慢了,應該要加速至未來2年內做到。
林蒼祥還說,「Bank 3.0」與「Bank 4.0」最大的差異是,前者涉及的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簡稱IP)較少,但後者卻很多,且有FinTech加入後者。而虛擬經濟是數位經濟的支柱,沒有Fin Tech金流,數位經濟是空談,中國大陸的阿里巴巴、支付寶就是一例。
他進一步表示,台灣過去倚賴代工思維的實體經濟,不重視智慧財產權及市場,只埋首製造,但眼前面對變局,金管會應該要有新的思考,要重視智慧財產權及市場,讓金融與科技同時起飛。
他強調,未來3年全球經濟展望不佳,唯一能夠抓到最大錢的就是FinTech,特別是2018年是縣市長期中大選,執政的民進黨要面臨政績檢視,如果做好FinTech,釐清主管機關的權責,會有加分作用。
今日同時出席論壇的HSBC匯豐銀行台灣區總裁李鐘培提到,台灣若要開創FinTech金融科技商機,必須要創造出自己的生態圈,若能夠將台灣兩個最大的金流「資本帳」、「經常帳」發展成金融互聯網,就能夠掌握上兆元的商機。
對此,林蒼祥補充表示,不要忽略台灣投資海外有價證券這一塊大餅,2015年底的投資金額高達1.053兆美元,這是台灣股市市值的1.2倍。
他表示,若政府能夠加快發展FinTech,藉此做好金融進口替代,再配合政策誘因,不僅可以讓台灣的金融業者享受到好處,也能引進國際經驗,打破台灣的悶金融,為年輕人找到出路。
【更多新聞詳情請上 - 華視新聞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