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護士殺手出獄 又扮情報員詐財

護士殺手出獄 又扮情報員詐財

〔自由時報記者王定傳╱新北報導〕專向女護士詐財被網友稱為「護士殺手」的周長榮,出獄後竟又涉冒充國安局情報員,改名為「周曉言」與蔡姓女子交往,約會時還故意開名車、出入豪宅取信對方,再假借各種名目騙走女方560萬餘元;板橋地檢署昨依詐欺罪嫌起訴周男。

起訴書指出,周男向女方誆稱是國安局特種情報員、澳門威尼斯人酒店VIP,約會時還故意駕駛名車,並帶蔡女出入位於桃園縣桃園市的兩處豪宅,擄獲蔡女的心後,再假借生意周轉不靈、要將資金轉至澳門牟利等名目,向女方借錢。

蔡女不疑有他,除出錢「資助」周男,還幫忙繳付上萬元信用卡費,甚至將房子抵押貸款280萬元,再將現金交給周男;直到蔡女某天上網,意外查出男友曾涉及詐欺,還有網友泣訴被周男「騙財騙色」,才驚覺受騙

南方朔觀點-夜市是一種鄉愁,台灣正在往後走

南方朔觀點-夜市是一種鄉愁,台灣正在往後走
  • 2012-03-13 01:01
  • 中國時報
  • 【南方朔】

 人是記憶的動物,而記憶是個選擇性遺忘和選擇性記得的過程。我們會忘記許多不好的事,而另外的一些事則會在記憶裡被格外美化而記得,記憶是心靈的自我防衛機制,透過記憶,過去才不會是漆黑一片,我們活過來才覺得還值得安慰。被美化的記憶就是鄉愁。

 鄉愁很美,許多美好的散文及小說都從鄉愁中發生。例如夜市大概就是我們社會裡最大的鄉愁。以前的貧窮時代我們早已忘記。但某個夜市的某個小吃,在記憶裡欲像人間美味般被永遠記住,夜市巷弄的髒亂嘈雜在記憶裡也變成了溫暖親切的人情味。我每個人生階段有不同的故鄉,我永遠記得兒時台南西門及東門圓環的夜市小吃,也永遠記得大學求學時師大龍泉街的牛肉麵和公館的麵線。這種夜市的鄉愁每個人可能都有一大把,回想起來真是美麗。

 但儘管夜市的鄉愁很美,但那畢竟是記憶中的世界。在真實的世界裡,我們知道它畢竟是古代的小型消費模式,它應隨著社會的演變而被轉型掉;夜市的嘈雜髒亂在記憶裡可能覺得溫暖,但如果重來,它就成了難以忍受的夢魘。在近代思想上,人們早已知道鄉愁政治是一種反動的走回頭路的政治,都市的夜市政治也不可能是美好的政治。當一個社會或都市被美化的鄉愁所制約,它就會狹窄化了人們對未來發展的選擇及想像。鄉愁美則美矣,但它的核心價值卻是有害的。

 因此,台北師大夜市引起的風波,其實是個很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近代人已注意到一個社會及都市的發展其實取決於人們的意向,而這種意向又有兩類:一種是根據美化的鄉愁為方向,要將鄉愁的美好重現;另一種則是以對未來的願景為方向,加速走向未來。台韓就是這種鄉愁與未來願景最好的對比。

 近年來,台灣上上下下都鄉愁掛帥,在政治上蔣經國時代那種軟性威權但有效率的模式已被奉為圭臬。而在經濟上觀光產業及文化產業也突然之間成了我們主要的發展方向,於是夜市的地位突然被美化及神化,儼然成了台灣都市最大的特色。在這種鄉愁風潮下,小吃及小點心已成了重點,媒體上不斷宣揚什麼地方的小吃點心如何,政府也有意向聯合國申請「小吃之都」的名號。而文化人的夜市懷舊作品也有了地位。正是這種鄉愁風帶動出了夜市熱。鄉愁懷舊終於師大夜市上踢到大鐵板,因此師大夜市風波其實是一起新舊文化價值的衝突事件。

 但韓國則不然。韓國基本上是以未來的願景為主軸推動發展的。因此其視野較為開闊,目前韓國遂能成為全球新興科技產業大國。首爾當然也在搞都市行銷,但它不是在行銷什麼鄉愁,而是根據未來的願景,行銷清溪川整治,親水公園及都松都市森林等。韓國也搞美食,但不是在搞什麼夜市小吃,而是搞整體的韓式料理,要把韓式料理的地位提高到世界五大飲食之列。前陣子有個電視韓劇《食客》,我才知道韓式料理的醬料與食材學問之大,一點也不輸中式料理及日式料理。而這些都是透過轉型及開發而形成的。台灣和韓國對比,台北和首爾對比,真予人其氣小哉之感。

 近年來的台灣,無論政治、經濟和社會,都讓人有走回頭路的感覺,台灣已沒有了願景,只剩下得過且過,因陋就簡的心態,這是典型的偏安格局。當經濟無法改善,高品質就業無法增加,低所得人口就只能回到早年的夜市時代,因此台灣夜市的重新繁榮,從社會經濟的角度來看,實在一點都不讓人欣喜和覺得有什麼驕傲。夜市這種被美化的鄉愁,代表的是台灣正在加速往後走。一個有為的政府居然會在夜市上做文章,這其實已代表了一種麻木的殘忍。真正的有為政府是去改善民生,讓人們有錢去餐廳,幫助大家脫離那個貧窮的夜市時代!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台股市值年增1兆 稅基流失6千億

台股市值年增1兆 稅基流失6千億
  • 2012-03-13 01:01
  • 中國時報
  • 【林上祚╱台北報導】

 你知道台股過去十年,市值增加了多少?根據證交所統計,台股在上周五市值約廿一.九兆元,和十年前相比,市值增加十三兆元,換言之,台股每年資本利得,保守估計高達一兆元之譜,這一兆元資本利得六成被本國與外資法人拿走,既不用併入營利事業所得稅,也不必適用二○%最低稅負,每年六千億元的稅基,就這樣流失掉。

 根據摩根投信統計,台股在民國八十九年初,上市公司市值約十三兆,去年一整年台股指數受選舉因素干擾,雖跌掉二成,但市值仍有十九.二五兆元。據證交所統計,台股從民國九十二年到去年底,年化報酬率是八.九%。

 台灣證交所資料顯示,全球股市只有台灣及中國完全不課徵證所稅。一般民眾把錢存到銀行,利息不到一%,利息還得併入個人所得稅,台股市值一年增一兆元,投報率近一○%,除股利收入併入個人所得外,買賣股票賺的價差都不必繳稅,難怪台灣所得分配逐年惡化。

 外資與法人每年賺的六千億元資本利得,若一半能併入營利事業所得稅,課以一七%營所稅,台灣每年起碼可以增加五百億元稅收。不課證所稅,外資與法人是最大的受益者,一般民眾在資產重分配過程成了輸家。

 根據證交所資料,過去十年,外資對台股持股比率,從一六%增加到三三%,翻開上市公司年報,台積電前十大股東,除國發基金、國泰人壽外,其餘清一色是外資,第三大股東沙烏地阿拉伯中央銀行,手上台積電持股,去年就增值了近二百億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局持股也增值五十億元。

 台股去年下跌二成,台積電、中華電信、統一超,是去年少數逆勢上漲的公司,上述外資也是這幾家公司的前十大股東,沙烏地央行去年中華電信持股,增值四十億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局持有統一超,則是增值十七億元。每次台股漲到滿足點,「快進快出」的外資都會狠砍股票,這些獲利卻都不用課稅。

 除了外資法人外,本國法人靠股票投資,也賺進不少外快,例如,東元電機去年賣了台灣大哥大持股近四千張,賺了六千多萬元;聯電去年處分轉投資頎邦科技,賺了近二億元;萬海航運去年處分陽明海運,也賺了近六千萬元;台玻去年處分台塑股票,去年則賺近十億元;威京集團的中石化出售信昌化學,也賺了近十億元。

 股票買賣資本利得無須繳稅,從荷蘭飛利浦,將台積電持股由台灣子公司轉給荷蘭母公司過程,尤其凸顯其不公平性。六年前,飛利浦趁最低稅負制實施前夕,將市值一千二百億元的台積電持股,從台灣子公司轉給荷蘭母公司,日後荷蘭母公司透過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在海外獲利了結,規避掉台灣的一○%最低稅負,估計規避掉上百億的稅。

 你說,證所稅該課還是不該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