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半導體設備市場 台灣稱霸

半導體設備市場 台灣稱霸

中時電子報
24k 人追蹤
追蹤
涂志豪╱台北報導
2019年12月5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涂志豪╱台北報導】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4日公布第三季全球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金額達148.6億美元,較前一季成長12%,但較去年同期下滑6%。其中,受惠於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擴大資本支出,台灣再度奪回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寶座,市場規模衝上39.0億美元創下新高紀錄。

■資本支出概念股大進補

由於5G及高效能運算(HPC)需要採用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帶動半導體設備市場走向復甦,法人看好EUV光罩盒供應商家登、檢測業者閎康及宜特、廠務工程的漢唐及信紘科、設備次系統及模組代工廠帆宣及京鼎等資本支出概念股明顯受惠,第四季接單明顯好轉,訂單能見度已看到明年第二季。

■台灣及北美需求強勁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全球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反跌回升,主要因為來自台灣及北美的強勁需求。其中,台灣更因先進製程的投資帶動下,第三季半導體設備規模季增21%達39.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4%。

台積電加快7奈米生產線擴充,同時加快極紫外光(EUV)7+奈米及5奈米生產線建置,是推升台灣第三季半導體設備金額創下新高的主因。

由於台積電已宣布今年資本支出提升至140∼150億美元,明年亦將維持相同水準,業界預期第四季設備出貨金額將維持成長,台灣將蟬聯第一大市場寶座。

■大陸仍居第二大市場

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市場近年來維持強勁成長,第三季設備投資金額仍為第二大,但設備業者分析,大部份設備投資來自於三星、SK海力士、英特爾、台積電等外資企業,當地雖然有中芯、長江存儲、及各地方政府合資企業的新晶圓廠投資案,但設備投資規模仍然有限。不過,中國官方全力扶植當地半導體生產鏈,未來幾年仍有穩定的設備支出成長動能。

北美地區第三季設備投資金額衝上24.9億美元,季增47%且年增96%表現最好,市場規模排名升至第三大,主要來自於英特爾提高資本支出,擴大14奈米產能及加快10奈米晶圓廠投資。由於英特爾處理器仍供不應求,業界預期英特爾明年資本支出仍將維持高檔。

至於韓國的半導體設備採購金額明顯下降,第三季市場規模季減15%達22.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6%,排名滑落到第四大市場,主要是記憶體市況不佳,包括三星及SK海力士均縮減資本支出及延緩新生產線裝機時程。明年記憶體雖然可望觸底回升,不過兩大記憶體廠在設備投資上仍十分小心謹慎。


--

高通5G晶片上市 台積電大單到手

高通5G晶片上市 台積電大單到手

中時電子報
24k 人追蹤
追蹤
蘇嘉維╱美國夏威夷4日專電
2019年12月5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蘇嘉維╱美國夏威夷4日專電】

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一口氣推出3款旗艦手機5G晶片(驍龍865/765/765G,),預計在2020年量產出貨,高通亦宣布推出5G行動平台模組計畫,大幅降低OEM廠跨入5G市場的困難度,高通總裁Cristiano Amon指出,模組計畫中的射頻晶片,採用台積電製程,未來不僅會在行動終端產品合作,還會延伸到運算晶片領域。

高通攜手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搶5G商機,5G數據機X55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量產,數據機及5G手機晶片封測業務亦交由台灣供應鏈代工,包括日月光投控、京元電負責後段封裝測試。

Cristiano Amon預期5G市場已進入爆發性成長,明年市場上將會有2億部智慧手機的市場需求,同時高通預計2021年後全球5G商用化將可望快速提升,2022年市場將會有14億部智慧手機採用5G連網,到了2025年市場上更會有高達28億部5G連網裝置。

高通在年度技術峰會上宣布推出全新旗艦智慧手機晶片Snapdragon 865平台,以及中階Snapdragon 765/765G平台,3款晶片均同步支援Sub-6GHz及mmWave(毫米波)頻段。

其中,865平台採取應用處理器及X55數據機的兩顆晶片方案,主要考量到分離式產品才能完全發揮旗艦級晶片的效能,目前小米及OPPO已確認將會採用高通手機晶片推出5G手機。

高通也利用行動平台模組化產品端到端策略,為產業提供輕鬆達成5G規模化的方案,客戶能降低開發成本,同時可加速讓採用全新工業設計的行動以及物聯網裝置產品商用化。

Cristiano Amon指出,高通與台積電、三星兩家代工廠都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7奈米製程晶片在兩大晶圓代工廠都有投片,在關鍵射頻元件上則選擇與台積電合作。他強調,與台積電的合作不僅在行動終端產品,未來更可望將領域拓展到運算類晶片。

針對聯發科近來積極布局5G市場,推出5G手機系統單晶片,並與英特爾攜手合作搶進PC領域,Cristiano Amon對此認為,不論是競爭對手跨入PC市場,或是拓展其它終端裝置領域,對於擴大5G生態系統是件好事。


--

大聯大收購文曄 時間延長

大聯大收購文曄 時間延長

聯合新聞網
23.7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
2019年12月5日 上午6:41

大聯大昨(4)日召開記者會,宣布修改收購文曄公開收購說明書,並延長收購期間50天至2020年1月30日截止,發言人袁興文強調,本次收購為善意的財務投資,並納入五點聲名於公開說明書中,在「合法、理性、務實」三大原則,讓雙方團隊都能安心工作。

面對外界多方質疑,大聯大發布五點聲明:

第一、文曄依法召集的股東會,大聯大均將依通知出席並參與表決。

第二、公司取得文曄股權後,將獨立行使股東權,不與任何第三人約定共同行使表決權。

第三、在公司取得文曄股權後,其依法召開之股東會,也不對外徵求委託書,取得超過公司持股以外表決權。

第四、對文曄持股,將維持不高於三成之股權,不再在資本市場加購文曄股票。

第五、公司不會提名或參選文曄董事。

對於大聯大的聲明,文曄昨天並未回應。

大聯大昨天召開記者會後,對外重訊公告,延長公開收購文曄普通股期間,從原預訂公開收購期間2019年11月13日起至12月12日止,延後至2019年11月13日~2020年1月30日。

大聯大並同步說明延長公開收購期間的理由;主要是大聯大公開收購文曄科技30%股權,有關有無必要依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向公平交易委員會申報乙節,經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律師、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以及相關法律專家出具意見,認為不符公平交易法第10條所定結合之態樣,無須事前申報。

不過,在公開收購公告後,雖然對外再三澄清,並無須依公平交易法辦理事業結合申報,但文曄對此仍有疑慮,並且向公平交易委員會提出陳情,造成外界關切,因此大聯大在參考各方意見,且使公開收購順利進行,決定將函請公平會釋疑,並將公平會認定本件交易無須申報,並將公平會認定本件交易無須申報,增列為本件公開收購之成就條件。


--

益通下櫃…英業達持股34% 大苦主

益通下櫃…英業達持股34% 大苦主

聯合新聞網
23.7k 人追蹤
追蹤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2019年12月5日 上午6:41

曾是股王的太陽能廠益通將要下櫃,持股超過34%的英業達成為最大苦主,英業達每年都要認列投資益通損失,這次益通下櫃,對英業達來說反而是一個解脫,未來將不再有太陽能的包袱,有利未來財報表現。

太陽能產業由高峰摔落,台積電、台達電、聯電近年已陸續出脫太陽能轉投資包袱,英業達成為第四家科技大廠。

時間回到2011年,當時太陽能產業前景看好,英業達展開多角化布局,看到益通要辦理2.3億股私募,英業達創辦人葉國一意氣風發,決定以每股高出鴻海2元價碼,從鴻海口中搶走益通經營權。

最後英業達以總金額50.6億元取得益通私募,成為持股47.97%的大股東,後來益通因連續十年虧損,2018年宣布減資59%,目前英業達持股降至34%。


--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焦點股:商辦動能爆發,低價宏普(2536)下半年獲利大躍進

焦點股:商辦動能爆發,低價宏普(2536)下半年獲利大躍進

2019/10/21 09:12 財訊快報 馮欣仁

【財訊快報/研究員馮欣仁】台商回台設廠、外資來台投資,掀起商辦搶購(租)潮,台北商辦空置率創下30年來新低,讓以商辦為主的營建公司業績明後年持續看好。看好台商回流引爆商辦商機,七大建商積極插旗,推案總金額上看1500億元,市場資金轉進營建、資產,而營建、資產的多頭重心則在商用不動產。

  目前布局商用不動產的營建股中,又以今年下半年業績成長動能最強且低價低基期,技術面又剛築成大底,目前已完成長多架構的宏普(2536)最值得注意。

  宏普因為今年住宅新案暫時進入入帳空窗期,業績主要來自新成屋支撐,致使上半年EPS僅約0.26元,未受到市場注意。不過,位於台北士林區的「宏普世貿」,規劃為15層樓的商辦,部分樓層出租、其餘銷售,已於今年上半年完工後目前已出售5層商辦,由於土地取得較早,因此該案毛利率遠優於其他成屋個案,出售部分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陸續交屋,而在租金方面,目前已有8層樓已出租,預計每月租金約300~400萬元,未來將穩定貢獻每季約1,000~1,200萬元租金。

  法人估下半年在高毛利率的商辦案「宏普世貿」陸續交屋及收租之下,業績將期急起直追,下半年獲利可望較上半年大增逾2倍, EPS可望達1.2元,全年淨利更可望優於去年,EPS上看1.4~1.5元,若如此,依照以往配息率推估,明年現金股利將有逾1元水準,目前殖利率高達5%。

  展望2020年,宏普與日本三井集團台灣三井不動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宣布,在宏普位於北巿忠孝東路三段的444坪土地上,攜手合作開發「三井花園飯店」大樓。這是近幾年日本三菱集團、三井集團、森集團等A咖陸續「插旗」台灣之後,三井集團在台的第一座飯店開發案。未來出租給日本三井部動產的台北市忠孝東路「三井花園飯店」將於2020年完工開幕,來自商用不動產租金收益可望大幅挹注獲利,業績可望明顯成長。且為加深與三井合作關係,宏普今年4月更與台灣三井不動產簽訂合資協議書,共同投資專案公司從事國內不動產開發事業,約定共同投資專案公司從事中華民國境內不動產開發事業,其中本公司持股51%,台灣三井不動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9%。

  宏普每股淨值36.24元,股價淨值比0.6倍,歷年皆維持獲利及配息,現金殖利率超過5%,董監持股33.46%,外資持有19.16%,籌碼相對穩定,目前股價低估,中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股價反應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業績低潮,在低檔整理長達3年,目前所有均線糾結在20.2~21.2元之間,股價近期突破站穩所有均線之上,日、週、月KD皆呈開口向上,股價剛突破連結22.6元(2019/6/12)、21.5元(2016/9/3)的下降趨勢線反壓,加上均線全數呈現翻揚將形成助漲力道,在商辦題材發酵及新台幣大幅升值的氛圍中,將有利宏普展開大波段行情。


--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創業投資的四大陷阱

創業投資的四大陷阱

第一個呢,偽技術。擁抱技術沒有錯,但今天很多給自己的項目貼上太多所謂的技術的標籤。最熱門的人工智能啊,區塊鏈啊之類的。創業者也很忌諱說,現在流行什麼,我去做什麼,或者我把這項目包裝成什麼。投資人也一樣,有一個媒體採訪衛哲,採訪結束的標題是衛哲說90%的人工智能是偽人工智能,而他特地發了個微信,他說:我的原話是99%,絕對說錯了。全世界人工智能的人才,真的是數的過來的,數以百計吧,怎麼就冒出數以萬計的所謂的人工智能?

大部分的我們以前看到的,帶有機器學習的項目,今天披著人工智能的馬甲都來了。人工智能還是一種跟機器學習一樣的算法,如何識別?作為投資人如何識別?你說大家千萬不要往這個角度去包裝,去年夏天和斯坦福的李飛飛教授啊,我們中國人裡面可以說是人工智能首屈一指的專家,交流的時候總結出一種方法。

如何識別類似這樣的偽人工智能?核心就是機器學習的速度和進步的速度,人類讓計算機學會下國際象棋,這台計算機打敗世界冠軍,用了將近20年。期間,人類還多次戰勝這台叫深藍的計算機。這次人類教會計算機學圍棋的,但是圍棋首先比國際象棋要復雜很多,從打敗初段作為學會,到干掉世界冠軍,用了一年時間,阿爾法狗打敗了世界冠軍。AlphaGo zero用了三個月在打敗了AlphaGo。AlphaGo Master又用了一個月打敗了AlphaGo zero,帶有人工智能的這種進步和學習速度,是以前機器學習所不具備的,這才是真技術,無論是做投資還是創業,要識別偽技術,或者所謂的創業夥伴帶來了一個技術。

第二個呢叫偽需求。很多需求是我們在搭建業務模型,想像出來了,不是真實需求,它比較集中體現在過去兩年的這個o2o。今天很多所謂的新零售,又在開始替消費者想像新需求,以前很多上門到家服務,肚量也挺大,但他不是消費者真實需求,他是被補貼出來的需求。以前你去外麵店裡面做個指甲,做個按摩,一兩百塊,我到你家只要幾十塊,那你當然希望到你家。但他能夠到家幾十塊的原因,不是因為到家以後行業效率,他個人效率高了,他以前的店裡一天可以做8個,上門只能做4個人,剩下時間全在路上,按理說做8個,收費應該比做4個低吧,一個人每天的產出不一樣嗎?是因為背後有資本的補貼在,再到資本的補貼一撤,這個需求就沒了。這類需求,偽需求。

第三個對各位做創業的更重要,叫低效率。投資者也是一樣,和技術擁抱,結合互聯網,本質上是應該把你這個行業或者企業效率提高了,結果今天為什麼沾了互聯網的技術燒錢反而變得越厲害了呢?是因為效率反而降低了。效率是商業本質,效率也是投資本質,過去這幾年講的最多的是效率,沒有效率的增長,不是慢性自殺,是加速自殺。很多向VC介紹項目的企業家,都想告訴人們,我過去一年也好,過去兩年也好,我公司做的多大,我增長速度多快,我們不問很少有人主動說,我過去的增長和漲多快,我的效率指標有沒有提高?

公司只要有人,就有人效,你只要用面積,就有平效,你只要有庫存,就有庫存周轉率,你只要是賣東西,就有毛利率,你有尾貨賣掉賣不掉,要看一個叫售罄率,你無論線上線下獲得用戶,就有一個轉換率,轉換率後面就有復購率,帶率字的,都是效率。

大部分公司是只看一個叫增長率,偶爾再看一個叫市場佔有率,這兩個率談得比較多,有了這兩個率,別的機率都不要,叫低效率。

共享單車有沒有技術?技術有,而且是真的,儘管技術門檻不高。GPS也好解鎖也好,移動支付也好。需求有沒有?有,而且也是真的,誰說單車需求不是真的,一塊錢第1天就收錢了,我估計兩塊錢還有人騎,這麼多人騎當然是真的,問題出在哪?低效率。

共享經濟的本質就是租賃經濟,租賃經濟的本質就是資產收益的情況。在你資產被完全報廢了之前,不僅把這個資產收回來,還能收回來幾次嗎?看到一輛單車報廢掉本還沒回來呢,把效率做低了。大量的白領公寓,無論是集中式、分佈式,都來談,他們多麼的共享他們多麼的互聯網。就問一個問題,入住率多少?沒聽說過70%的,你有30%的資產是閒置的,70%你無論如何都完蛋。如果你70%的出租率你還能賺錢,那進來效率高的,你怎麼競爭?你賺了不該賺的錢,70%,剩下的就不賺錢,所以我說你賺錢不賺錢,在這麼低的資產的使用率違背了商業原則。低效率,第三個巨大的坑,沒有效率的增長,不是慢性自殺是加速自殺。

第四個大坑叫大玩家。中國有討厭的"BAT",BAT是三座大山。就像三大地主,你只要一碰互聯網,用戶都在這三個手裡,你很難從他們手上圈用戶圈地了。以前他是地主,他現在快變成"大惡霸"。你做那個行業做的好好的,叫真技術真需求,效率做得也不錯,他衝進來了。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很多人也問我說如何和大玩家競爭?挺難的,不是說完全不可能,但真的挺難的。

過去一年多投資了一家純互聯網的公司,因為只有這一家我們判斷,大玩家BAT不會殺進來。我們投了中國最大的同性戀網站,細分肯定是對的。大玩家一怕細分,在中國,其實你做一個百萬級用戶的東西,甚至做到千萬級用戶的,它的極限大約在千萬級用戶左右的,其實是個很好的生意。大玩家現在要碰的是過億的用戶量,單車用戶過億他一定要碰,打車過億要碰,大玩家希望的是他做的是要過億級用戶。我說你做了百萬級,千萬級已經是個非常不錯的公司,同性戀網站做到極致也就幾千萬,這樣大玩家可能會饒了你,中國幾千萬的消費人群是能夠支撐一家國內外的上市公司的。那是幾百萬用戶,也是個不錯的公司。

第一就是細分,細分的標誌就是你用戶數量級。第二個,你做的重一點。大玩家每家公司在三四萬人不等,加一個幾百人能幹的事,他幹不干?他一定乾,我增加1%,2%的人,進入一個細分,他也乾。所以你幹的事兒最好要過千人,重一點,做一點他不願意做的事。那他可能會用投資的方法進入,他不會自己幹。

第一個叫細分一點,第二個叫重一點,第三個呢,你早一點,有可能。什麼叫早一點,其實淘寶跟易貝競爭時候易貝已經很大了,在中國,其實當時也比淘寶大的多。當時整個中國網購人群才500萬,易貝有95%。只要相信有更多的用戶還沒有用,即使你早了,怎麼競爭?

淘寶當時提出一個倒立文化,領先的人,不僅領先還足夠強大,有人說叫顛覆顛覆,怎麼顛覆?你把他做的事兒寫下來,你徹底180度反著來。比如說當時易貝收費那淘寶不收費,易貝不允許買賣雙方交流的,淘寶不僅允許還鼓勵用旺旺,易貝是不允許交流的,因為他是拍賣制。陳列易貝是怎麼樣?最快到下架的商品掛在最上面,因為是拍賣嘛,這個到期了。最新發布的反而在後面。淘寶是最新發布的在前面,易貝限制你發布產品數量,淘寶放開,鼓勵你發布產品數量,所以你列出十幾個你的領先的,這叫feature特質。你徹底把它反過來做,因為你順著做一點機會都沒有。事後檢討,人家易貝也不是都做錯了。你只有打敗他以後再學習他,共產黨軍隊打敗了國民黨軍隊,再把國民黨的將軍請到軍校來給我們上課。所以只能是顛覆式的,但是盡可能也要避免大玩家進來,而不是進來以後再去競爭。

我想說今天有能力做產品的,不要做渠道,不要做平台,就有能力做產品的人哦。什麼是產品呢?我們叫IP內容,b2b本質還是個渠道,渠道生意啊。

生意就三類,一類叫平台生意,就是你有用戶特別牛,平台生意大玩家太厲害了,b 2 b的也是一種渠道,渠道是夾在兩頭的,渠道一頭你往平台走,就是如果你有能力抓更多的用戶的話是有機會成為平台的、另一類呢,因為我見了渠道,我反向做產品容易啊,我就能夠迅速把我自己的產品做起來。利潤不低的,公牛也是十幾億利潤的公司,而且每年還40%,50%地成長,這麼大的體量還能成長,一旦讓他從沒品牌做成個品牌,別人進不來了,形成一個品牌壁壘了。

今天誰再敢說鴨脖子,三個鴨脖子頂在你前面,市值400多億。就像以前你是做母嬰的,我們給他建議說,唉,小孩擦屁股紙哪個最好了?沒有的呀。那一天用幾張啊?大牌忽略掉的東西其實已經很成功的。拖線板,現在有很多人就要拖線板,等於公牛。10年前呢,拖線板哪有牌子,買了就走唄。但今天告訴你有牌子了。安可是同樣的思路,充電寶在全球賣到世界第一名,但人家不安心於這個牌子。現在開始進入叫挑戰有一些牌子。耳機有牌子吧?音響有牌子的吧?人家現在又做到全球第一。

產品是最容易掙到錢,產品是不需要大資本來做的。你的渠道和平台要大資本來做,如果你們很難融到大錢,那我覺得做品牌是很值錢的。就我們那些都是外行設計來這個產品哦,但他又是外行,他重構整個產品,重構整個成本,重構整個供應鏈,重構整個營銷體系,迅速崛起。今天很多人是覺得今天是個創業好時代,是個融錢容易的好時代,今天實際上是一個做內容的好時代,今天是做平台的最壞的時代。今天為什麼我說你沒有千億,不要跟我談平台?平台原來已經是九死一生,現在是99死一生。因為大玩家將你做平台的機會變小。

所以總結一下,很多人說講講創業的坑和投資的坑。我說差不多的,因為為什麼投資人會掉進坑里面去?是因為企業家先掉進去再把我們拽進去,如果你們都不踩坑,我們投資怎麼投到坑里去了?

編輯於2019-09-26

--

“避開創業的常見大坑” 的清單

"避開創業的常見大坑" 的清單

知乎日報收錄

本文首發羅輯思維這裡是初稿,有幾個具體的例子。

1.想清楚你為什麼創業。創業並不適合每個人,如果你只是想給自己貼一個"創業者"的標籤,而不是全身心投入,那麼你很有可能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就輕易放棄。

2. 創業最大的挑戰不是窮、不是累,而是不確定性。往往創業者最難以忍受、因此也最需要管理的是過山車般的心理波動:早上起來你覺得自己做的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事,晚上你可能就會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弱智的人。要適應,並且克服這種不確定性,不僅自己要有信心,還要讓同伴也確信你們在做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3. 團隊是創業關鍵。一個A級團隊可以讓一個B級項目起死回生,而一個C級團隊能把一個A+項目給做死。團隊的聯合創始人之間要經過長期的了解和磨合,最好技能互補,股權、職責和權力要匹配,不要出現平均分配、大股東反而不是CEO等情況。

4. 擁抱變化,不要太快就愛上一個創業想法。我和陳歐在Stanford想了十幾個創業想法,最後決定把一個美國的商業模式複製到中國,大家特別興奮,花了長達6個月時間開發產品,修改了好幾版用戶界面,上線以後才發現在中國完全沒有市場,一個月收入才2000塊,只好轉型做化妝品。創業者最容易犯的錯就是閉門造車,造好了發現這年代大家都開汽車了,不坐馬車了。

5. 商業模式一定要簡單明確,中間環節不要太多。聰明人往往喜歡把事情弄複雜,更聰明的人才能把事情變簡單。一個商業模式裡面牽涉到的環節越多,就越難以協調合作,越容易失敗。

6.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創業者最重要的首先是選擇做什麼,然後才是怎麼做。創業就像衝浪一樣,浪過去了就只能在沙灘上摩擦。

7. 創業初期的產品要"快糙猛"。快,即是要盡快將產品推向市場讓用戶加以驗證;糙,是因為創業公司時間和資源有限,因此不要在非關鍵細節上花太多時間過早優化;猛,是說最核心的產品服務特點在推出時一定要做到位而不是淺嚐輒止。經歷了前一個產品花了6個月開發打磨然而卻無人問津的失敗之後,我們嘗試在人人網上用軟文的形式賣化妝品、服裝、鞋、電器等各種商品,發現化妝品最受歡迎。隨後團購爆發,看到美團上線後,我們在半個月內就用了3天的時間搭建了"團美",第一個化妝品團購網站。當時這個網站非常粗糙,甚至連支付功能都是最後才加上的。但是我們每天團購一款爆款化妝品,這個特點非常鮮明,用戶迅速喜歡上我們。

8. 在經營上努力省小錢;在戰略上敢於花大錢相反,我們發現失敗的創業公司往往是在戰略上不敢花大錢,而在經營上又不注意省小錢。在開始做聚美的時候,我們只剩下30萬人民幣的資金,所以每一筆花費都省之又省,這也是聚美一直盈利的重要原因。哪怕去紐約上市的時候,我們全體高管都是坐經濟艙,記得陳歐說:"商務艙比經濟艙飛得更快嗎?"。但2011年,確定了電視廣告效果非常好之後,我們把公司當時一半現金都投在了湖南衛視黃金時段的廣告上,一個月時間實現銷售額翻番。

9. 全力尋找流量紅利,盡可能打不對稱戰爭。創業公司之所以能夠高速發展,往往就是因為抓住了大公司沒有重視的新機會。在營銷上面,創業公司往往很難和大公司用一樣的打法競爭,因為大公司批量採購更便宜,品牌強轉化率更高。而是要盡可能打游擊戰,尋找和大家都不一樣的競爭優勢。聚美的高速發展,離不開第一個做化妝品團購帶來的全民關注,第一個在電視渠道上做CEO營銷,及時All in導航網站渠道鎖定流量入口。

10. 創業公司建立文化,首先老闆要以身作則。共產黨的干部說"大家跟我衝",國民黨的軍官說"弟兄們給我上",於是結果就不一樣了。希望員工加班,老闆首先得更努力。

11. 克制招人的慾望。尤其是在出現人員短缺時,不要急於招一個一般的人來將就,寧可讓團隊先頂上,也要把好招聘質量。平庸的成員在崗位上時間越長越難以替換,並且會讓團隊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低效,對優秀的同事也是一種隱形的傷害。

題圖攝於Facebook 總部。

編輯於2017-08-21

--

創業陷阱大揭秘,你知道幾個?

創業陷阱大揭秘,你知道幾個?

在國家的雙創政策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高管或者自由職業者選擇創業。特別是在深圳這個城市,創新是深圳之魂,大批創業者前赴後繼,造就了一個一個的財富神話和行業標杆,俗話說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但是我要說創業猶如古代行軍打仗,一將功成萬骨枯,在創業的大軍裡面是一桿樹立,千桿倒。人們只會記住僅剩的行業標杆,或者行業前三,行業標杆往往擁有所在行業80%的資源,第二,第三擁有接近百分之二十的資源,剩下的企業艱難生存。二八定理在創業界也是如此通行。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一下創業的常見陷阱。

一、盲目擴張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在資源合理配置下進行的,很多創業型企業在拿到融資後,不清楚行業市場,同行競爭對手的動向,就盲目的擴展,搬進高大上的寫字樓,企業法務和財務聘請知名的機構,招進一大批優秀的人才,但是卻因為公司自身定位和某種原因,資源極大的浪費,無法保證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公司處於巨大的虧損狀態,這給高管和投資人帶來非常不利的信號,那麼這一筆融資將很快燒完,企業宣布破產清算。

二、人才流失

其一、公司人員使用上,對企親信和朋友(同學,校友,老鄉等)委以重任,讓公司內部員工產生不公平的想法,貌合神離,公司難以團結一心為目標奮鬥;其二,高管團隊整體被架空,沒有決策權,高管在公司的決策上面發揮不了作用,對公司戰略的製定沒有話語權,那麼公司將變成老闆一個人的公司,高管也會離職。其三,招聘難題,初創型公司很難招聘到優秀人才進來工作,主要是對公司未來沒有信心,即使使用獵聘等高端人才招聘渠道也很難解決招聘難題,人才引進艱難,流失太快。對公司各項業務的開展帶來不利影響。

三、融資艱難或過度開支

其一,公司老闆無數次的拿著商業計劃書找投資人投資公司,助力企業發展,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老闆經常跑到全國各地去和投資人洽談,往往需要幾個月才能拿到為數不多的公司,這點可以了解下扣扣和微信這兩個產品當時融資的情況。我們可以試想,我們的產品難道比他們好,我們的領導比馬化騰和張志東更厲害,達安肯定是否定的。其二、融資完成後,過度開支,也不清楚公司財務的情況,想盡快拿到更多融資,大額的廣告費和其他成本,拿到融資後,一定要想辦法保證公司不再虧損,否則,公司的前景連投資人都不會看好,如何拿到下一輪融資。

四、創業前景不明,以理想支撐創業

大公司都是從小公司成長起來的,很多小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就會重新找自己的定位,偏離最開始的軌跡。在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的同事,帶來的也是無盡的競爭和資源的嚴重不足,這時以理想支撐創業,定位不再清晰的企業是最危險的,企業員工都不知道明天干什麼,也不知道為了這個理想如何去幹,會遇到什麼問題也無法預估,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會讓企業前功盡棄,走到破產邊緣,在互聯網金融如火如荼的今天,企業融資變得有章可循,但企業的盈利模式卻不可複制。

市場上有很多投資機構願意投資企業,企業也可以通過出讓公司股份拿到融資,股權投資在這個時候就會被大眾所接受並積極參與。

眾投邦是國內專注於上市資產的互聯網股權投融資平台,通過領投加跟投的模式,已經幫助不少企業成功融資。最近所協辦的南山2016創業之星大賽也是想幫助更多企業融資,讓企業項目能夠對接到資本市場,助力企業成長。眾投邦設立的百億元基金服務體係為創業者提供強大的金融服務,為創業人才的顛覆時代的夢想行為提供誠意之舉。

如果您有項目,想要參加第九屆南山"創業之星"大賽,請登入眾投邦"創業之星"專場頁面http://www. zhongtou8.cn/star-meeti ng2016填寫接本信息,並發送商業計劃書至郵箱"BP@zhongtou8.cn"報名!

本文來自眾投邦,轉載請標明出處!



--

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國民ETF」退休金累積有一套!元大高股息配息1.8元近7年最高

「國民ETF」退休金累積有一套!元大高股息配息1.8元近7年最高

EBC東森新聞
 2019年10月9日 上午12:49

被稱為台灣投資人最愛的「國民ETF」元大台灣高股息ETF(0056)今年配息於日前出爐,元大投信公告,元大高股息預計10月23日除息,每單位將配發1.8元現金。10月18日(除息前兩日)元大高股息將進一步公告實際配發收益,11月26日分配股息。元大投信表示,元大高股息ETF是國內最早為退休族群規畫,訴求股息收益的ETF,成立12年來,配息填息紀錄佳,吸引存股族與退休族群注意,為目前受益人數最高的ETF。

▼被稱為台灣投資人最愛的「國民ETF」元大台灣高股息ETF(0056)今年配息於日前出爐,元大投信公告,元大高股息預計10月23日除息,每單位將配發1.8元現金(圖/取自維基百科)

元大投信表示,由於今年選入的成分股相當不錯,即使元大高股息股價、規模雙成長,來自成分股股息仍十分豐厚,首次評價計算出的每股派發現金有1.8元,為自2011年配發的2.2元以來,近七年最多。

台灣上市櫃企業獲利在近期表現不錯,台股的股利殖利率逾4%,在全球名次靠前。而台灣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含息)也已突破2萬點大關,這樣的情況表示,台灣加權報酬指數將期間配發股息還原計算後,將股息再投入以及長期投資報酬率相當可觀。

▼台灣上市櫃企業獲利在近期表現不錯,台股的股利殖利率逾4%,在全球名次靠前(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據元大投信統計,考量匯率因素(台幣計價)後,2003年2月至2019年9月20日間,台灣加權報酬指數(含息)累積報酬率為320%,與S&P500淨報酬指數(含息)累積報酬率305%相差不遠,因此建議做長期退休規畫時,投資組合中除了放眼全球,也不宜忽略台灣資產布局。

(封面圖/取自unsp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