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減稅,真能餵飽你的口袋?-台灣稅改真相(上)
在亞洲主要國家中,台灣的稅率不算低,但收到的稅卻是倒數。辛苦工作所得被課重稅,而以錢滾錢的所得卻不必繳稅。 空虛乾涸的國庫沒有足夠的稅收,如何修橋、補路、辦教育、充實醫療?是誰挖空了國家的基石,偷走了你我的未來? 《天下雜誌》以「台灣首度全民理想
【文╱陳一姍;攝影╱劉國泰】

九月八日,一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高階稅官錯亂地讀著報上,「證交稅降不降,財政部長、行政院不同調」的斗大標題。令他錯亂的,不是朝令夕改的政策,而是從郭婉容、王建?、林振國到許嘉棟、林全,「長久以來,財政部長都是提著烏紗帽反對降稅的,這一次怎麼會是主動送利多?」他慨然。

證券交易稅減半,這的確是十五年來最重的一劑強心針。

之前,不論亞洲金融風暴、本土金融風暴、全球高科技泡沫破滅、SARS,經濟再差,股市再低迷,前行政院長蕭萬長、歷任民進黨閣揆都未曾調降證交稅。

原本還在行政院內研擬、還未定案的政策,卻因新任財政部長李述德嘴快,成了不得不然的事實。

但證交稅減半,並未能拯救下跌的股市。半年三百億,可以蓋一條捷運內湖線的證交稅稅收,白白丟到水裡。

輕易被棄守的證交稅,是台灣近二十年來稅制的縮影。

台灣稅制已經被「政治」怪手挖得千瘡百孔,長期財政惡化,中央政府債務餘額近四兆。漏洞連連的稅制,也使得國家建設與教育經費減少,糾結成國家弱化、經濟成長慢、貧富差距擴大的惡性循環。稅制,已成為偷走台灣和你我未來的元凶。

稅制偷走台灣的未來

根據法蘭克福大學金融研究中心(CFS),針對二十三個OECD會員國的實證研究顯示,一個國家人民收入的長期成長,與政府規模有絕對正相關。而且,政府支出多一塊錢,往往可以讓人民收入增加不只一塊。這是為什麼這些已開發國家政府總支出佔GDP比重均在三○%以上。

但台灣卻在走回頭路。蔣經國時代,台灣政府總支出約佔GDP二五%,到去年卻只剩下一九%。在《IMD世界競爭力報告》的五十五個國家評比裡,排行第六小。只比兩個城市國家新加坡、香港,窮國祕魯、智利、菲律賓高。更是遠小於日本的三八%與美國的三六.五%。

財政吃緊,使得政府各項支出全陷入全面吃緊的狀態。其中排擠最明顯的,第一是經濟建設,第二是國防,第三就是教育。

根據財政統計,台灣經濟建設經費九○年代,初佔GDP九.四%,前年只剩三.二%。沒有錢是台灣公共建設落後各主要國家的主因之一。也造成危橋欠修,暴風雨一來就傷亡慘重,災難連連,悲劇年年上演。

以機場為例,在國際機場服務公司Skytrax的評鑑裡,台灣是四小龍機場中唯一一個沒有機場捷運的國家,也是唯一的一個三星級機場。其餘韓國仁川機場、香港赤?角、新加坡樟宜機場,今年都被評為五星級。

三十年前啟用的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當時是亞洲的模範,但現已破落得使人看了悽涼。改善計劃一直延宕,直到今年才第一次編列預算要大規模改善。

支出經費吃緊,校長變省長

影響子孫未來的教育投資,更是不足。年輕教授的起薪只有香港的二分之一,造成人才外流嚴重。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說,過去三次大選,總統選舉時都承諾教育經費佔GDP比例要達六%,但全都跳票。真相是此數字由一九九二年高峰六.二%,降到前年的四.一%,教育每個環節都缺錢。

「校長都變成省長,節省的省,」一位屏東小學校長形容。

在山區國小教書十八年的南投國姓鄉育樂國小老師王文華說,比起省政府時期,還會發東勢、台中高工做的教具。最近幾年,政府編教學設備費很少,幾乎所有教具、掛圖,連顯微鏡都是靠民間教科書廠商送,也變相增加了廠商對教育可能不當的影響力。

小學每個月辦公費也很緊。不到一萬元的設備費,要付水電費、影印機分期貸款付款、電話費。為了省錢,育樂國小都是用Skype打公務電話,總務規定每個月全校不能超過四百元。有一回打了七百元,竟然查起了公務電話的通聯紀錄。

「台灣現在是要求老師用六○年代的裝備,打二十一世紀的戰爭,」吳忠泰形容。因為沒有錢,地方政府很少編列教師進修預算;因為沒有錢,在國外因應家庭崩解,普遍設立的校園社工人員,台灣小學沒辦法編列。

「稅收不足,真的有很大的影響,」社會福利聯盟祕書長暨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原本關注身心障礙議題。過去五年,看到地方政府大量挪用社會福利基金到無法無天的地步,他才開始驚覺到「稅制」對台灣社會已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台灣社會褔利經費佔GDP比例,由七年前的四%,降到前年三.一%,多項老年化、少子化新措施都有心無力。

台灣稅制不是太重,是千瘡百孔

建設與教育,該投資的未來,沒錢投資;老年化與少子化,該面對的未來,不敢面對。

弔詭的是,依照IMD評比,台灣已是全世界五十五國政府中第六小的國家,但在某些工商界大老眼中,卻仍是必須減稅才有競爭力的地方。工商團體最近更用匿名方式花大錢,在各大電視台大打減稅就能提升經濟力的廣告,不斷向觀眾推銷洗腦。

台灣的稅真的重嗎?

讓數字說話,與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南韓、日本五個鄰近國家相比,前年台灣政府稅收佔GDP比例一三.五%,比城市國家香港、新加坡高不到一個百分點,是全球第四低。遠低於大陸的一七.九%,南韓的二五.五%,日本的二七.五%。

對企業而言,台灣二五%的企業營所稅率,在亞洲六國裡,只比新加坡一八%,香港一七.五%高;跟中國大陸、南韓一樣,但遠比日本四○.九%低。

但諷刺的是,台灣企業實際所繳的稅,佔GDP比例只有二.六%,是亞洲六個鄰近國家裡最輕的,遠低於新加坡的三.九%與香港的四.九%。

對個人而言,台灣有錢人繳稅的最高稅率為四○%,在亞洲六個鄰近國家中排行第二高,只比中國大陸的四五%低。諷刺的是,台灣個人所得稅實際稅收佔GDP仍只有二.八%,排行倒數第三,只高於新加坡的二.二%與中國大陸的一.二%。

【天下雜誌406期 誰偷走你的未來,訂閱天下雜誌知識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