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轉彎,開賭場救經濟
文章來源:時報資訊 | 發表時間:2009/12/16 | 推薦數:0 | 回應數:0
【時報-外電報導】
新加坡一直是個政策十分靈活的國家,但是它在二○○五年決定開設兩座賭場,還是令人不太敢置信,因為星國開國總理李光耀,就曾經是賭場的堅定反對者,甚至說過,「除非我死掉(Over my dead body),否則別想在新加坡開賭場」。這個大計畫能否成功,備受矚目。
不過這正證明了新加坡絕不像很多人批評得那麼僵化,李光耀現在依然健在,他那麼勇敢地「自食其言」,讓自己的兒子、現任總理李顯龍執行他曾期期以為不可的政策,說明了李光耀對星國政策並沒有指手畫腳的大權,也證明新加坡的領導階層確實是從國家前途大處著眼,不會拘泥於個人觀點。
李光耀當年堅決反對賭場,主要是標舉著道德的大旗,那為什麼自食其言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星國在二○○四年前後遭逢經濟極大壓力,製造業大量遷往中國、印度,金融中心地位面臨香港、上海的挑戰,航運中心的地位則因海陸及長榮兩大客戶遭馬來西亞搶奪而大受打擊。外資以很快的速度、很大的規模撤走,使得這個毫無資源的城市國家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在這個背景下,上任沒多久的李顯龍決定開放賭場,把未來發展的結構逐漸轉化為比較能操之在我的旅遊經濟,而不像過去動輒受外界風吹草動的影響。
因此,對新加坡的這次轉變,不應該單純地以「開賭」來理解,因為這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大轉彎,關係到星國在未來如何長遠推動整體旅遊業,以及如何將自身發展為一個全球化城市的大計劃。
星國政府非常清楚開賭場的利弊。李顯龍在國會答詢時就表明,「政府一定會衡量其經濟效益,是否能超越社會可能要付出的代價」。這就是新加坡典型的「實用主義至上」治國理念。
至於社會可能付出的代價,新加坡也已盡量作足了準備。譬如說星國不鼓勵本國人進賭場,因此公民或永久居民進場,須繳付每次一百星元(兩千台幣)或每年兩千新元年費的「入門費」。這很大程度阻絕了一般民眾進賭場「小玩」,等於還沒進場就先輸了。
星國政府還訂有賭場禁入令的辦法,家屬可以向政府申請禁入令(Family Exclusion Order),阻止親人進入賭場;另兩種則分別是當事人為自己申請的自願禁入令(Self Exlusion Order),以及由政府授權執行的第三方禁入令(Third Party Exlusion Order),第三種對象包括領取公共援助或特別津貼及名列窮籍者。在新加坡,一旦宣告破產,就會被法院判入窮籍。目前約有三千人靠公共援助金和特別津貼生活,另有兩萬多人破產,在第三方禁入令下不得進入賭場的估計達兩萬九千人。換句話說,新加坡開賭,擺明了就是要賺外國人的錢。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梁東屏╱新加坡十五日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