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退休太多 40歲就可當行庫經理

退休太多 40歲就可當行庫經理

工商時報【朱漢崙╱台北報導】
戰後嬰兒屆齡退休潮下,公股行庫加速年輕化,連同公股行庫的分行經理也是如此,現在40歲就可能當上行庫經理。公股金融圈人士指出,以往在公股銀行,經理一般跟50歲以下者無緣,但現在已出現40歲經理,如彰銀近年就新增數位40∼42歲的經理,兆豐銀也有不少經理在44∼45歲間。
行庫主管形容,戰後嬰兒屆退潮,對行庫的管理階層已造成「大風吹」效應,尤其分行所受影響最為明顯;讓行庫最頭痛之處,在於有不少分行經理才到任分行1年2個月,剛開始熟悉該分行的主要客戶群,就因為其他分行經理退休,被派到別的分行「重新開始」。
儘管如此,行庫主管表示,往好的方向想,這是在加速世代交替、新陳代謝,且過去公股銀行高階主管都給人「高齡化」印象,以後會大為不同,而且速度會更快。
行庫主管透露,主要是銀行業不好作,現在除了屆退,只要有辦優退的銀行,工作年滿20或25年,年紀60歲以上者,每年都有大批申請提前退休,而且這類人數通常是屆退的1∼3倍,也使得公股銀行從業人員結構,有加速年輕化的趨勢。
行庫主管說,現在已經可看到40歲的經理,「或許不久之後,30幾歲的菁英也能當起公股銀行的分行經理。」
一位公股行庫高層分析,戰後嬰兒潮裡37年次至45年次的行庫人員,有不少被後來開放的所謂新銀行吸納,在公股銀行內部也因而造成一塊約有15年落差、相當的「年齡斷層」,在這樣的年齡斷層下,也使得公股行庫的經理群產生年紀上的「跨度」,不到50歲的優秀行員開始出頭當經理。
他說,現在公股行庫正式邁入戰後嬰兒潮的退休高峰期,讓經理年齡平均水準可望將更進一步下降,「優秀的年輕人比起以往,更能提早看到出頭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