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中國—綠色巨人甦醒中
工商時報【聯博中國股票投資組合經理John Lin】
眾所周知,中國的環境汙染向來為人詬病。過去30年,這個世界第2大的經濟體只顧著追求經濟增長,忽略大規模工業化對環境造成的傷害。
但是,目前情況正在改變。2016年,中國簽署巴黎氣候公約,重申遵循公約的承諾,反倒是美國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公約。這個亞洲巨人已開始轉變經濟發展方向,不斷邁向更加永續的經濟增長之路,此舉也對全球氣候、環境、與中國股市投資人帶來深遠的影響。
聯博認為,這項改變並非暫時性的,而是會永久持續下去。為什麼呢?因為中國政府改善環境汙染不是為了美化在西方國家心目中的印象,而是認清改善空氣與水源品質的迫切需求。在中國,許多高度工業化與人口稠密地區汙染程度已經上升到危險等級,而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人口也無法繼續忍受這樣的情況。
目前中國政府的首要目標,在於減少汙染環境的經濟活動。首先,中國必須降低空氣懸浮粒子與確保乾淨的供水。其次,遵守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故此,中國政府下令關閉鋼鐵、造紙與化學產業中違規情況最為重大的企業,藉此在解決原物料產能過剩的同時,實現環境政策的目標。
減少供給與降低產業競爭,有助於各個汙染產業中的大型業者改善訂價能力與獲利能力,讓企業進一步投資減排溫室氣體的設備,確保遵守更加嚴格的法規要求。
過去,中國的改革成效有限,因為即便北京下令省政府與地方政府推動改革,但是執行不力、貪汙腐敗以及拒絕配合等問題,讓改革效果大打折扣。如今,地方黨部的幹部為了升官,想方設法在各種施政檢討報告中取得高分,而改善環境汙染正是他們首選方式之一。
此外,中國公私部門不斷募集大量資金,為環保政策提供融資。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統計,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從2015年不到10億美元的規模,在2016年大幅增長至230億美元,發行量超越名列第2的歐洲。
正當中國快速發展環保科技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出手助一臂之力。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面板製造國,對於電動車輛供應鏈與清淨能源設備的投資也急遽增長。
很明顯地,中國不再只是世界的代工廠,而是要發展自己的科技以支持永續能源的發展。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雖然佔中國能源市場的比重仍相當小,但是正以驚人速度加速增長。
政策轉型與科技發展為中國股市投資人帶來兩大類型投資機會。第1類是能夠滿足中國對於清淨科技與另類能源新需求的企業,通常這類企業的成長快速、經營良好且擁有來自政府與民間投資人提供的大量資金。目前,此類企業的投資評價大多低於已開發國家的同業。
第2類的企業則是在傳統高汙染產業中,汙染程度最低的企業。這些公司一般不會被視為綠色企業,但是許多企業的經營良好,擁有強勁的成長前景,且常常受到外資忽略。此外,這類企業大多都遵循環保法規,且法規的嚴苛程度不亞於其他國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聯博認為,中國經濟邁向更為永續的發展之路,將是長期且無法回頭的趨勢。隨著中國政府推出各項政策措施,加上中國股市對外開放,全球股市投資人將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掘值得期待的環保投資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