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財富的邏輯1:為什麽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作者:陳誌武
出版社:西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內容簡介
財富是什麽?財富從哪裏來?是什麽使今天的財富創造力發生了如此大的跳躍,實現了此前幾千年所沒能完成的事?為什麽有的國家富,有的國家窮?難道剝削真的是貧富差距的根源?勤勞是否還是財富與收入的決定性因素?
陳誌武教授從"深度"(勤勞和技術創新引發的單位時間生產率的上升)、"廣度"(市場開放導致單位物品價值量上升)、"長度"(良好的證券市場將未來收入現期化)三大維度,解析財富創造力的源泉;他更進一步指出,財富創造力的發揮,取決於一國的制度品質,包括產權保護體系、契約執行體系以及保障市場交易安全的其他制度。可以說:制度的品質,決定財富創造力的大小。
作者簡介
陳誌武,著名華人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曾獲得過墨頓·米勒獎學金。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與經濟史。
1983年獲中南工業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獲國防科技大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現擔任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及量化歷史研究所所長。
2000年,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家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家排名出爐,在前1000名經濟學家中,有19人來自中國,陳誌武教授排名第 202位;2006年,《華爾街電訊》將陳誌武教授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其擔任學術總顧問的紀錄片系列《華爾街》與《貨幣》,對中國金融文化的發展影響巨大。
最近幾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轉型過程中的市場發展和制度機制建立的問題以及其他新興資本市場問題。其著作常被《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紐約時報》《遠東經濟評論》《波士頓環球報》《巴倫周刊》所引用,也常發表於許多香港和大陸的報紙和雜誌上。此外,他還是Zebra Capital Management三位合夥人之一。
自序 中國的"奇跡"從何處來
……
——為什麽財富創造力變遷這麽大
看到過去 200 多年的變遷,我們會問:到底是什麽使人的生存能力、財富創造力發生了如此大的跳躍,實現了此前幾千年所沒能完成的事?又為什麽即使到今天還是有的國家富,有的國家窮?財富到底是怎麽回事?這些問題正是本書想回答的。我想,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理解財富創造力的變遷。
首先是"深度"。這體現在單位時間所能生產的東西上。比如,原來手工做襯衣,可能要一天多時間才做1件,但現在通過機械化生產,加上流水線式的勞動分工和批量制衣,平均一個制衣工人一天能做好50件以上。原來在南方的糧食、蔬菜生產,一年只能種2季,現在有了溫室技術,同一畝地一年甚至可以種20季蔬菜。雞蛋、肉類的生產速度也因機械化和現代技術而大大加快。科學技術對生產能力、財富創造能力的推動是以往談得比較多的話題,這裏就不多說了。這方面發展的起始點一般認為在1780年左右,即首先在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
其次是"廣度"。一方面是市場地理範圍跨地區、跨國界的拓展;另一方面是消費品、工業品種類與空間的擴大。市場地理範圍的拓展為什麽能提升財富創造力呢?在湖南的小城鎮,一件手工制作的高質量襯衣可能只能賣20元,但是,同樣的襯衣在美國賣,可能要賣80美元,相當於500多元人民幣。這種差價意味著商機。當中國襯衣可以出口到美國,不僅湖南的裁縫們可以生產更多的襯衣,出口賣到世界各地,而且每件衣服的價錢能夠提升到100元或更高。所以,和原來只能制作衣服賣到本地(即市場範圍只在本地)相比,現在的市場範圍已跨地區、跨國界,同樣的東西能賣出更高的價錢,而且能賣出更大的銷量,這當然使中國各地的收入水平、財富創造力大大提升。對美國來說,這也很好,因為原來要花80美元量身定做襯衣,現在可能只要花50多美元。再比如籃球比賽,原來沒有電視、電影的時候,不管籃球打得多好,水平多高,也只有在現場的人才能看,才能欣賞,因此每場球賽的價值有限。現在有了電視,有了全球化的市場,雖然球場上的運動員所要付出的勞動力跟100年前沒什麽差別,一場球賽也同樣是一個多小時,但是,由於美國NBA比賽在全球有幾億,甚至十幾億的人同時觀看,同樣一場球賽的價值遠遠高於過去。所以,姚明一年的收入可以有1500萬美元。如果沒有市場在全球範圍內的拓展,這種收入和財富是不可能的。由此我們看到,工業革命使人類生產的"東西量"上升,而市場地理範圍的拓展使人類創造的東西的"價值量"上升。
不過,財富創造力的"廣度"力量不只是這些,還包括創新所帶來的全新收入機會。像電力、石油、汽車、飛機、電話、電腦、電影、電視、報紙,甚至軟件和互聯網等,這些現代行業都是200年前所沒有的,它們的存在和發展不僅增加了財富創造力的"深度",或說"強度",而且也開拓出全新的收入領域,使財富的容量發生質變,以至於今天中國GDP的85%以上來自這些現代行業。
最後是"長度",也就是"時間"維度。這體現在今天的財富和未來的財富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一個半世紀前,在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還沒有充分發展之前,一個創業者再成功,不管他是美國的比爾·蓋茨,還是中國的李彥宏,他都得一年一年,甚至一代一代地等待著收獲自己創業成功的果實。所以,在原來的世界中,成功的企業家也得等上幾代才能成為百萬富翁,成為億萬富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有了股票市場之後,股票使得創業者可以將未來無限多年的收入預期提前貼現。這樣,比爾·蓋茨在二十幾歲,李彥宏和江南春在三十幾歲,就能把部分未來收入預期以證券的形式賣掉,年紀輕輕就成為擁有數十億美元的富翁,而不是要等上幾十年、幾代!股票和其他金融證券使人們把收入、財富在不同時間之間進行轉移配置變為可能,其結果是縮小了過去收入、今天收入和未來收入之間的差別,把未來收入和今天收入之間的距離"長度"縮短了,讓預期的未來財富能方便地轉變成今天能重新配置的財富。於是,不僅今天可以擁有的財富大大增加,而且增加了今天的創業資本供給量,使社會今天就能增加投資,這反過來又增加大家接下來的收入機會和財富創造力。換言之,現代金融證券市場的發展從根本上加快了實現財富的速度,使未來的財富也能轉變成今天的資本,從而增加資本總量,加快資本周轉速度。這即是現在億萬富翁這麽多,而過去沒有億萬富翁的原因之一,是證券資本市場在過去150年的發展使其變得可能。
當然,財富創造力在"深度""廣度"和"長度"三個維度的發揮,又取決於一國的制度,包括產權保護體系、契約執行體系及保障市場交易安全的其他制度。雖然一國在這些維度上的水平可以通過模仿在短期內上升很多(即所謂的"後發優勢"),但要想長久在這三個維度上都建立優勢,有利於市場發展和深化的制度資本不可或缺。各國在這三個維度上的差別是其制度質量的最終反映,也是決定國富、國窮的核心維度。
親眼目睹中國和世界財富在近半個世紀的快速增長,我們今天真的很幸運。比這更幸運的是,我們有著比前人更好、更系統的機會認清財富的邏輯。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今天熟悉的科學技術("深度")、全球化("廣度") 和證券制度("長度")要麽還剛起步,要麽還遠不成熟,所以,那時的研究者還根本無法想象,更無法看到這三個維度上的深層發展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何種奇跡,他們更不可能充分理解資本化及資本全球化的終極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