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Web2.0的美妙之處,你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培養企業,讓它在極短時間裏創造出驚人的價值。
宜家曾在Facebook上發起過一個"我要在宜家過夜"的活動,超過10萬名"粉絲"參與,其中100名幸運兒走進了英國一家宜家旗艦店中。選擇你自己喜歡的床,店內備齊毛巾等生活用品,甜點、按摩、美甲、娛樂設備等服務一應俱全,參與者紛紛用照片和視頻記錄這特別之夜,上傳到網絡中,產生了數以千萬點擊和傳播次數,宜家精心策劃的這場體驗式加病毒式營銷大獲成功。
"病毒營銷"或許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但身為一名媒體的消費者、創造者和傳播者,你我早已處於這場營銷戰役的關鍵位置,在網絡世界裏發表想法、意見,分享博客鏈接、照片、視頻。正如紐約大學新聞學教授亞當.潘恩伯格在《病毒循環》一書中所提及的:"就像自然界中物種繁衍是出於生理需求一樣,網絡世界不斷擴大的傳播性也是出於一種數碼的需求,人類之間相互聯系的需要也加速了這個擴展的過程。"
病毒營銷的雛形源自半個世紀之前,特百惠和安利等公司采用推薦人模式,"太太軍團"每年通過"理家會"模式推動價值數千萬產品的銷售,是當時最為成功的病毒營銷網絡。在亞當.潘恩伯格看來,"病毒循環"是指將產品的病毒性與功能性相結合,即公司依靠用戶吸引用戶來實現增長。病毒式網絡的覆蓋面越大,其擴張速度也就越快,1萬個用戶經過一個月的成倍增長後變成2萬人。傳真、手機、即時短信、郵件,任何網絡傳播都離不開這樣一種機制:每一名新用戶帶來的價值都大於單個用戶自身的價值。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批諸如eBay、PayPal、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龐大"帝國"赫然出現,他們或是運用了病毒廣告進行營銷,或是跨越了病毒式擴展的鴻溝、構建病毒式協同、調整病毒系數、建立病毒式集群從而破解增長難題而邁向盈利之路。無論采取了怎樣差異化的競爭手段,結果都是促使用戶們自發幫助公司在短時間內聚集了更多的用戶。"當流通的內容變成了人們的想法時,用戶們自然會對這樣的平臺產生難以割舍的情感。"美國知名社交網站Ning首席執行官吉娜.比安基尼解釋說。
如果從社會學家角度分析,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人們熱衷於聚在一起的原因則是出於生理需要,作為社會性的動物,我們對社會交往和信息傳播有著與生俱來的需求。虛幻的世界正在顛覆現實,人們逐漸分離出三種自我——展示在整個物質世界前的公眾自我、個人自我以及數碼自我,而後者在傳播範圍上遠遠大於前者。
如今,智能手機和手持終端設備的普及將會再度掀起病毒傳播的新浪潮。不過亞當.潘恩伯格對此還有不小的擔憂,人們相互之間的連接性越強,信息大規模擴散所帶來的危害越大,在為網絡傳播提速之後,怎麽能夠"踩下剎車"成為一個同等重要的問題。( 制圖/文耀)
tag 病毒行銷 病毒營銷 病毒循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